山區(qū)滑坡探討
摘 要:貴州省畢節(jié)市滑坡近期趨于活躍,本文從我市滑坡發(fā)育的自然環(huán)境、類型、規(guī)模、生產建設活動、發(fā)展趨勢和危害等方面進行初步探討,指出在近期應做好預防監(jiān)測工作。
關鍵詞:滑坡 , 滑動面 ,頻數
1 畢節(jié)市滑坡發(fā)育的自然環(huán)境
1.1畢節(jié)市地形地貌特征
畢節(jié)市從西向東大面積掀斜抬升,地勢西高東低,地形隨山勢呈階梯狀下降,西部平坦緩合,中部切割強烈,東部起伏輕徽。從西到東分布有高原、高中山、中山、低中山和低山地貌。
位于威寧縣和赫章縣西部的高原地貌,屬云貴高原向東延伸部分,保存著比較完整的高原面,海拔為2000~2400m,地面僅有丘陵及丘陵狀起伏;轮饕植荚谂诮姿、可渡河等流域切割強烈、裂隙發(fā)育的陡坡地帶。
海拔1400m以上的中山、高中山地貌,主要分布在七星關區(qū)、大方、納雍、赫章等縣(市)的大部份地區(qū),該區(qū)地層構造復雜,地面傾斜大,河流深切,特別是泥巖和砂頁巖分布地區(qū),地形破碎、山高坡陡,是滑坡分布最多的地貌。
海拔1400m以下的低山、低中山地貌,主要分布在黔西、金沙、織金縣的大部份地區(qū),以黔西和金沙二縣分布的面積最多。地勢較平緩,地形起伏小,大部份為灰?guī)r丘陵洼地,丘陵面積大,寬廣河谷壩子較為發(fā)育;轮饕植荚诙逊e物豐富,坡度陡的強風化地層上,規(guī)模一般較小。
1.2 地質特征
1.2.1巖性
我市發(fā)生滑坡的地層有寒武系至第四系的粘土巖、砂巖、砂頁巖、頁巖、玄武巖、泥灰?guī)r、灰?guī)r、白云巖和砂、礫石、土等堆積物。
粘土巖、砂頁巖、頁巖等沉積碎屑巖抗壓強度低,在100~900Kg/cm2 之間,親水性和吸水率較高,在水的作用下膨脹崩解性能較強,風化程度高。
玄武巖新鮮巖石堅硬,力學強度很高,抗壓強度為800~1700Kg/cm2,但表層巖體節(jié)理裂隙發(fā)育,風化后結構松散,透水性強,力學抗壓強度降低。
灰?guī)r、白云巖巖石致密堅硬,性脆,強度均一,抗壓強度600~1200Kg/cm2, 承載力高,不易風化,但由于構造裂隙和巖溶的發(fā)育破壞了巖體內部的連接性,降低強度,也可產生滑坡。
1.2.2地質構造
我市地殼升降幅度大,海拔相對高差2443.6m,形成一系列褶皺、斷裂,各種構造形跡疊加,交織復雜,造成地形破碎,切割強烈,溝谷縱橫,山高坡陡,出露地層較全,質地疏松和堅硬,巖石交錯分布,堆積物豐富,具備了滑坡發(fā)育的地形和物質條件。我市斷裂多分布在褶皺軸部或翼部,在斷裂帶上分布有河谷、溝谷和懸崖,坡度陡,臨空面大,地形破碎,裂隙比較發(fā)育,滑坡發(fā)生頻率高。
1.3 氣候特征
本市氣候為亞熱帶、北亞熱帶和暖溫帶三個類型。降水豐富,年平均降雨量為854~1444mm。4~9月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75%左右,地表徑流量大,滑坡大部份都發(fā)生在4~9月。
上述諸因素的配合,為滑坡發(fā)育提供了適宜的條件,使滑坡活動趨于活躍。
2 畢節(jié)市滑坡的統(tǒng)計分析
據統(tǒng)計,我市發(fā)生具有一定規(guī)模的滑坡480個,涉及140個鄉(xiāng) (鎮(zhèn)) 261個村,滑坡災害點189處,造成相當嚴重的危害。下面,就滑坡類型、規(guī)模、生產建設活動、發(fā)展趨勢和危害等方面進行初步探討。
2.1 滑坡的主要類型
根據對480個滑坡的分析,按滑坡體組成物質分類,全市只分布有堆積層滑坡和巖層滑坡。能判明類型的滑坡危害點432個,其中堆積層滑坡占66.4%,巖層滑坡占33.6%,前者規(guī)模大于后者。
2.1.1堆積層滑坡
是本市分布最多的一類滑坡,全區(qū)有危害點287處,已滑動的災害點54處。形成堆積層滑坡的巖性為砂巖、砂頁巖、頁巖、玄武巖、粘土巖,以及新生界的第三系和第四系堆積物,堆積層滑坡主要分布在斷層和地質構造極為破碎的地帶。堆積層滑坡長為80~400m,寬為20~300m,厚為5~30m,前后緣高差為25~200m,滑坡規(guī)模大部份10~200萬m3;麦w的平面特征呈半園型、條形、方形、橫展形或多角形;滑坡面的形態(tài)受巖性和構造的控制,在單斜構造的硬質砂巖、灰?guī)r地層上,滑動面多呈平面型(直線型),同地層關系一般為順層;在軟弱的粘土巖、頁巖和風化堆積物上,滑動面多呈曲面型(曲線型)。堆積物滑坡在本區(qū)一般只有一層滑動面, 滑動面坡度為10(~45(。
2.1.2巖層滑坡
本市巖層滑坡危害點有145處, 已滑動造成災害的有23處。發(fā)生巖層滑坡的巖性有灰?guī)r、泥質灰?guī)r、粘土巖、砂頁巖和砂巖。本市大部分巖層滑坡是龍?zhí)督M受采煤、切坡等人為因素影響,產生斜坡滑移動力造成的。巖層滑坡一般發(fā)生在斷裂帶附近裂隙、節(jié)理密集發(fā)育的地帶。巖層滑坡規(guī)模比堆積層滑坡小,長為70~200m,寬為10~150m,厚為5~20m,前后緣高差為10~100m,滑坡體積為10~100萬m3。巖層滑坡平面特征呈方形或多角形,大部分滑坡僅一層滑動面,為順層關系,傾角為10~45(;滑動面往往就是巖層的層面,層面比較直的滑動面呈直線形,層面起伏的滑動面呈折線形。
2.2 滑坡規(guī)模
據推算,能判斷滑坡規(guī)模的 460 個滑坡滑移土石方量為75003萬m3,單個滑坡的平均體積為163.05萬m3。體積超過50萬m3的大型、超大型滑坡相對頻數為32.8%,移動土石方總量71697.58萬m3,占總量的95.70%,這類滑坡危害嚴重,而且難以防治,值得重視。其中有10個超大型滑坡體積超過1000萬m3。
2.3 生產建設活動
2.3.1采煤
本市的煤礦多,由于對煤炭的不合理開采,當煤層沿通道采空后,承受不住上部壓力,地層下陷,產生裂縫,雨水沿裂縫下滲軟化地層而發(fā)生滑坡,采煤引起的滑坡占總數的40%以上。
2.3.2取土、取石、采礦冶煉
全市分布有多種礦產,儲量大,大部份為亂采亂取亂堆,在取土取石和采礦地段,造成大量臨空面而導致坡體失穩(wěn)。
2.3.3修路
因修路時人工削坡未考慮地層特點,致使斜坡失去支撐而下滑,該現(xiàn)象主要集中在鄉(xiāng)鎮(zhèn)等外級公路上,其規(guī)模不大,大部分在10萬m3以下。
2.3.4村鎮(zhèn)建設
在坡面上建房、建廠等,就必須對坡體進行切削、加載、改變坡體本身應力狀態(tài);排水不良,導致水分下降,形成軟弱面,引起坡體蠕滑。
3 防治措施
要因地制宜,因陋就簡的對滑坡裂縫、塊體位移、地下地表水、降雨等進行定期監(jiān)測和調查,分析滑坡的運動規(guī)模及相關因素,作出準確預報,及時撤離人員和財產,達到防災減災的目的。
參考文獻
[1] 鐵道部科學研究院西北研究所.《滑坡文集》[M]. 北京:人民鐵道出版社,1979年
[2] (日)山田剛二 渡 正亮 小橋澄治.《滑坡和斜坡崩坍及其防治》[M]. 北京: 科學出版社,1980年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huán)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