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部辦公大樓給排水消防設計及施工運行中的體會
摘要:外交部辦公大樓是全國重點工程之一。在簡要介紹該工程的給排水及消防系統(tǒng)設計及特點的同時重點介紹了施工配合及實際運行中的體會和 問題 。
關鍵詞:建筑給排水 系統(tǒng)設計 消防設計
1 工程概況
外交部辦公大樓位于北京市朝陽門立交橋的東南角,主樓面對朝陽門立交橋,兩翼分別平行于朝陽門南大街和朝陽門外大街。占地面積3.6萬m2,總建筑面積近12萬m2。主樓地上19層,配樓地上12層和4層,地下2層。建筑高度75.4m,設計總人數(shù)3 500人,整個建筑分為4段。是 目前 國內(nèi)規(guī)模最大,裝修標準最高,最重要的辦公建筑之一。
2 給水系統(tǒng)
2.1 水源
外交部辦公大樓(以下簡稱“大樓”)是國家重點項目,不允許有斷水情況發(fā)生,為了保證大樓的供水安全,從朝外大街和南輔路接入大樓紅線內(nèi)兩路供水管,形成雙向供水。大樓總用水量:最高日991.60m3/d,最大時187.47m3/h。其中中水回用水量:最高日163.88m3/d,最大時61.19m3/h。給水系統(tǒng)見圖1。
圖1 給水系統(tǒng)示意圖
市政水壓0.18MPa是能滿足地上1、2層的用水要求的,但考慮到1、2層主要為對外部分,一旦斷水將造成不良 影響 ,為了保證絕對安全,1、2層仍由水箱供水。中區(qū)供水采用減壓水箱而沒有采用減壓閥,也是從安全角度出發(fā)。
2.2 屋頂小水箱和20層水箱的關系
由于屋頂水箱間放不下供全樓用水的64m3水箱(其中18m3消防水量),故只能把64m3的水箱放在20層的管道設備間內(nèi)。這樣,19層供水水壓就不足了,而19層又是高級宴會廳廚房。為了解決此問題,可在20層水箱間設變頻供水裝置或氣壓供水裝置。但是,一旦電源出現(xiàn)故障,也不能滿足供水。經(jīng)比較決定在20層上面的屋頂水箱間內(nèi)放置一座2m3的小水箱。既充分利用了屋頂?shù)拿娣e,又能保證安全供水。
圖2
屋頂小水箱和20層水箱均由地下泵房內(nèi)的生活泵提升供水。兩層水箱的水位均能控制生活泵的啟停。設3臺生活泵(2用1備)。由水箱的3個水位控制生活泵(水位關系見圖2)。平時用水量小時,任意一只水箱的水位達到中水位時,啟動1臺泵(2臺工作泵交替運行),兩層水箱的水位均達高水位時,停泵。高峰用水時,用水量大于1臺泵的補水量,任意一只水箱的水位繼續(xù)下降至最低水位時,2臺工作泵同時運行向水箱補水。兩層水箱均達到最高水位時,2臺泵同時停止。由于兩層不同高度的水箱水位控制同一組泵,就要在水箱進水管上安裝浮球閥。這樣做,對水泵的控制要求比較復雜,優(yōu)點是用水量小時,避免了大馬拉小車的情況,也減小啟動電流,可以延長水泵的壽命。
2.3 水箱3個控制水位之間的關系
最低水位(2臺泵同時啟動水位)——為了確保消防水不被動用,就不能把最低啟泵水位定在消防水位。一般水泵的啟動時間不大于30s,從水泵啟動到管口出流大約需1min左右的時間。如果把啟泵水位定在消防水位,那么在這1min內(nèi)水箱就沒有出水(生活出水管有虹吸破壞管的情況),即造成瞬間停水。故啟泵水位要高于消防水位,高出部分所含容積為不小于1min的最大時用水量,并不小于100mm。
中水位(1臺泵啟動水位)——3臺同型號的泵,可取生活水量的1/2水位。
高水位(停泵水位)——設在總生活水量的最高水位。
2.4 運行情況
大樓從1997年9月1日正式投入使用。運行初期生活泵啟動頻繁,5min左右啟動一次,1h啟動次數(shù)多達12次。這主要是由屋頂小水箱的控制水位引起的。原設計屋頂小水箱僅負擔19層用水和20層中水水箱的應急補水,而19層只是宴會廳廚房用水及衛(wèi)生間用水。后經(jīng)修改,廚房規(guī)模增大,增加了許多用水點。在把屋頂水箱從2m3改為4m3之后,生活泵的啟動情況仍沒有太大改善。經(jīng)過系統(tǒng)檢查,發(fā)現(xiàn)是由于中水處理站沒有投入運行,致使20層中水水箱全靠屋頂小水箱補水,造成了小水箱的水在幾分鐘內(nèi)就用完。后將中水清水池及中水提升泵投入運行,至今已一年多的時間,運行情況良好。從中體會到,對于一些如廚房等不可預見用水量較大的場所,為其供水的水箱應盡量大些。中水箱必須由中水提升泵補水。中水系統(tǒng)的自來水補水應補給中水站的清水池,而不應由屋頂生活水箱向中水箱補水。
3 中水系統(tǒng)
3.1 原水
本大樓洗滌廢水和南區(qū)配樓的浴室淋浴廢水。
3.2 供水范圍
本大樓的沖廁用水,沖洗汽車及室外綠化用水。
3.3 處理工藝
3.4 水量平衡
回收廢水量163.88m3/d加上補給自來水43.22m3/d,與中水回用水量207.10m3/d平衡。中水處理設備每天運行22h。
3.5 供水系統(tǒng)
19層沖廁用水由屋頂生活小水箱供水,20層中水箱供應18層以下的沖廁用水,其它豎向分區(qū)同給水系統(tǒng)。
3.6 運行情況
由于中水系統(tǒng)的主要原水是南區(qū)配套工程的浴室淋浴廢水。大樓內(nèi)的回收水量洗手盆廢水及部長浴室廢水,僅占總回收水量的30%。而大樓運行至今南區(qū)的配套工程還未竣工,中水處理站無法正常運行,只能靠補充自來水。如前所述,這就引出了生活水泵啟動頻繁的問題。盡管這種情況很少發(fā)生,但在今后的設計中也要引起重視。中水站清水池補水管管徑不能只按正常運行下的補水量 計算 ,還要按中水站停運情況下負擔全部中水量的補水即平均時的中水用水量計算管徑。
4 生活熱水系統(tǒng)
4.1 熱源
熱源主要由城市熱力管網(wǎng)供應,供水溫度冬季為125℃,夏季為70℃;回水溫度冬季為70℃,夏季為40℃,熱力管網(wǎng)檢修時由自建鍋爐房提供125℃的熱水熱源。
4.2 19層宴會廳廚房的熱水供應
大樓內(nèi)需供應熱水的部位集中在6層以下的部長衛(wèi)生間、涉外衛(wèi)生間、廚房、南區(qū)浴室。生活用熱交換間設在二段地下1層,與采暖熱交換間毗臨,便于一次熱水管道的敷設。初步設計后,甲方提出要求,在19層增加宴會廳廚房。如果單獨為此再設高區(qū)熱交換器,不但熱水壓力無法保證,而且 經(jīng)濟 上也不合算。經(jīng)過技術經(jīng)濟比較,在19層廚房單獨設置容積式電熱器制備熱水,19層淋浴間采用電淋浴器制備熱水。
5 人防工程給排水系統(tǒng)
5.1 給水
大樓一段地下2層為四級人防工程,二、三段地下2層為五級人防工程。根據(jù)《人防地下室設計規(guī)范》,四級人防內(nèi)要有戰(zhàn)時的獨立供水系統(tǒng),即水沖廁所,洗消淋浴等。要在人防工程內(nèi)單獨設置這套系統(tǒng),而不能與上部給水系統(tǒng)相連。我們在設計中采用了全自動供水裝置,從人防水池吸水,恒壓供應各用水點。這套裝置按設計秒流量選擇?紤]到平戰(zhàn)結合,各用水點又與上部的給水系統(tǒng)相連,用防爆閥門隔開。戰(zhàn)時關閉,用全自動供水裝置供水;平時打開防爆閥門,利用上部給水系統(tǒng)供水。
5.2 排水
《人防地下室設計規(guī)范》規(guī)定,四級人防在防毒密閉時間內(nèi)不向外排水。但這個“時間”,規(guī)范又沒有規(guī)定?紤]到集水坑不能太大,經(jīng)征求人防辦同志的同意,密閉時間取30mim。潛水泵按設計秒流量選用。
6 生活污、廢水系統(tǒng)
室內(nèi)±0.000以上生活污水、廢水采用分流制,沖廁污水直接排出室外,經(jīng)化糞池排入市政污水管網(wǎng);洗浴廢水在室外內(nèi)院匯集后進入四段地下2層的中水處理站,南區(qū)配套樓的淋浴廢水跨過南輔路進入四段中水處理站。
7 消防設計
本建筑按《高層民用建筑設計防火規(guī)范》(以下簡稱《高規(guī)》)一類一級建筑設計,設有下列消防給水和氣體滅火系統(tǒng):室內(nèi)、外消火栓系統(tǒng),自動噴水滅火系統(tǒng),氣體滅火系統(tǒng)。
7.1 消火栓系統(tǒng)
7.1.1 用水量
室內(nèi)消火栓40L/s,3h;室外消火栓30L/s,3h。
7.1.2 消火栓系統(tǒng)圖示(見圖3)
大樓是在新《高規(guī)》頒布前設計的。室外地下水池貯存了全部消防用水量(室內(nèi)、外消火栓用水量和自動噴灑用水量),生活、消防合用水池共計1 150m3,分兩格設置。
高區(qū)消火栓系統(tǒng)平時由20層水箱間的增壓泵保證系統(tǒng)壓力,而水箱的高度能滿足高區(qū)12層以下各層消火栓的壓力要求,就不必再補壓了,只利用20層水箱的靜壓。高區(qū)系統(tǒng)最大靜壓56m,水箱消防貯量18m3。
圖3 消火栓系統(tǒng)示意圖
補壓泵由電接點壓力表控制,而電接點壓力表裝在補壓泵的出水管上。由于補壓泵的啟停使壓力表波動很大,在啟停壓差只有0.05MPa的情況下,壓力表的波動使補壓泵運行不正常。后來將壓力表改裝在高區(qū)DN200的橫干管上,補壓泵運行才恢復正常。 |
圖4 自動噴水滅火系統(tǒng)示意圖
7.2.3 系統(tǒng)試驗放水裝置的設置 8 從施工、運行中得到的啟示
筆者從配合施工及運行回訪中 總結 出一些設計過程中容易忽略的 問題 ,供大家 參考 。 |
圖5
在施工中的解決辦法是:遇到圖5(a)情況,取消上噴頭,主要是考慮到整個走廊吊頂空間都被風管占滿,沒有什么可燃物。遇到圖5(b)情況,將接噴頭的支管改用金屬軟管。 |
圖6
8.3 管道上的閥門應便于操作 |
圖7
8.5 室外埋地水池與室內(nèi)泵房的連接 |
圖8
8.6 地下構筑物設計應與總圖專業(yè)協(xié)調 |
圖9
8.7 地下水池應設檢修平臺 |
圖10 地下水池內(nèi)檢修平臺示意圖 圖11 雙層井蓋示意圖
8.8 室外地下水池的人孔應做雙層蓋板 |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huán)保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