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污泥處置方式亟待改變
更新時間:2014-06-12 07:41
來源:
作者:
閱讀:2339
發(fā)達國家對污泥處置的要求較高,美國主要的處理方式是60%以上用作農(nóng)田肥料,其他方式包括填埋、焚燒等;德國、英國、法國等國家超過40%是土地利用,包括園林綠化、林地利用、土壤修復等。
我國對污泥的處理方式主要是填埋,其次是發(fā)酵堆肥、自然干化、焚燒等,“十二五”期間將加快發(fā)展。根據(jù)我們測算,2012年,我國污泥(含水率80%)的產(chǎn)量在3000萬噸/年左右,2015年將達到4000萬噸/年。但是,相對于超過72%的城鎮(zhèn)污水處理率,我國污泥的無害化處置率低于25%,發(fā)展嚴重落后。
對于我國而言,以填埋為主的方式正在受到嚴峻的考驗。我國正處于城鎮(zhèn)化率快速提升的階段,城市土地已經(jīng)是稀缺資源,而填埋需要大面積的土地;而且,填埋后的二次污染問題也非常嚴重,我國污泥處置方式亟待改變。
干化焚燒可以將生物質能轉化為熱能,實現(xiàn)污泥的減量化。根據(jù)研究,我國市政污泥的熱值含量的均值為1185kJ/kg(干泥),污泥的干基熱值與生活垃圾的熱值差不多,但是污泥的含水量較高,一般采取與煤摻燒。
干化焚燒從技術上有兩個難點:
1、脫水,將污泥的含水率降低到50%以下,難點在脫除污泥中的細胞水;
2、焚燒后的尾氣處理,一般利用電站鍋爐的尾氣處理設備。但是,總體而言,干化焚燒的整體投資相對較大。
由于污泥的有害物質含量較高,隨意堆放會對環(huán)境造成嚴重的污染,因此,我國政策要求污水處理廠對污泥進行妥善的處置之后再利用。我國目前對污泥的處理以填埋為主,二次污染的隱患很大;發(fā)達國家以土地利用為主。但是,我國市政污泥的重金屬含量較高,處理成本較高,土地利用推廣緩慢,這幾年干化焚燒發(fā)展較快。隨著水價改革逐步到位,污水處理費將逐漸覆蓋污泥處理成本,未來土地利用、干化焚燒將是污泥資源化、減量化的發(fā)展方向。
但是,實際運行過程中,由于污泥的處置成本比較高,大多數(shù)污水處理廠都沒有建設污泥處理裝置,而是通過簡單的濃縮脫水(含水率降低到80%以下)之后,運輸?shù)街付ǖ胤竭M行堆砌和填埋。但是,污泥的黏性較大,與其他垃圾均勻混合很難,甚至會阻礙垃圾填埋場的生物發(fā)酵和降解過程。因此,堆砌和填埋會造成對地下水和土壤的二次污染,而且隨著城鎮(zhèn)化的發(fā)展,土地稀缺度越來越嚴重,很多城市不得不將原來的填埋場重新開挖,并且進行土壤修復之后再使用。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wǎng)聯(lián)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huán)保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