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污染場地土壤的原位電動強化修復
更新時間:2016-09-27 10:29
來源:環(huán)境工程學報
作者:
閱讀:2280
摘要:
電動修復技術是一種新型的污染土壤修復技術,相關的理論和實驗室小試研究較多,但鮮見野外現場條件下的原位修復研究。本研究以某電鍍廠銅污染區(qū)為修復對象,以可生物降解的絡合劑乳酸和檸檬酸為陰極池增強試劑,考察在原位條件下電動修復技術對土壤中銅的去除效率,并評估修復過程的電能消耗。結果表明:在電壓梯度7.5V·m-1,陰極池乳酸和檸檬酸濃度為0.5mol·L-1,處理24d(乳酸處理)和17d(檸檬酸處理)的條件下,乳酸處理較檸檬酸處理電流要高、且陰陽極池溶液和土壤的pH、電導率變化要小;乳酸處理后土壤銅含量明顯下降(陽極和陰極附近土壤銅去除率分別為52.6%和35.7%),而檸檬酸處理條件下陽極和陰極附近銅的去除效率分別為27.2%和-17.5%,這可能與其較低的電流和較短的處理時間有關。與現有文獻比較,乳酸處理總能耗(15.7kWh·m-3)處于較低水平,而Cu的去除率處于較高水平(35.7%~52.6%),優(yōu)于文獻報道的電動修復去除效率和電能消耗。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huán)保網”
如果需要了解更加詳細的內容,請點擊下載 201609271029576993.zip
下載該附件請登錄,如果還不是本網會員,請先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