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A污水場沖擊因素分析及對策
摘要:對影響化纖污水場生化運行的主要因素:pH值、有毒有害物質、高濃度有機負荷進行了分析和探討,提出了優(yōu)化操作、改善污泥性能、進行污泥置換、增加對來水的緩沖能力、建立和完善清潔生產管理制度等控制沖擊的對策。
關鍵詞:化纖污水 生化 沖擊
目前國內對精對苯二甲酸(PTA)污水的處理流程多采用預處理+生化處理工藝。預處理部分主要利用沉淀池或沉降罐把存在于污水中的顆粒狀對苯二甲酸(TA)去除;生化處理則是利用微生物將污水中的有機污染物質加以氧化分解,多采用好氧處理工藝。
由于PTA生產工藝的特點,其生產過程中需定期或不定期的排殘料,當局部設備和管道堵塞時,還需要用堿液沖洗,使污水量和CODcr值增加,pH值經常在3-13之間波動,且污水中夾帶大量的懸浮固體(主要是TA),并且在其生產不正常時,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質也隨水排放,對生化處理多次造成沖擊,使活性污泥膨脹、死亡、流失,使生化對污染物的去除效率降低,甚至喪失,造成排水超標,污染環(huán)境。
1 生化處理沖擊因素分析
綜合PTA污水生化處理的生產運行狀況,引起生化受沖擊的因素主要有:pH值的沖擊、有毒有害物質的沖擊、高濃度有機負荷的沖擊等。
1.1 pH值的沖擊
據資料顯示,細菌能在pH值為5.0-10.0的范圍內存活下來,在pH值為6.5-8.5的范圍內生長旺盛。某廠曾發(fā)生pH值沖擊的狀況如下:
由于PTA裝置非正常停工,排水中含有大量的醋酸,造成生化進水 pH值降至3.7,其后的3d時間里,生化進水pH值一直在4.0以下,開始由于污泥回流和曝氣池混合液的緩沖作用,一級生化曝氣池混合液維持在5.0以上,至第3天一級生化出水pH值降至4.4,超過了微生物對pH值的適應限度,微生物生命活動受到抑制,處理效率降低,出現了活性污泥膨脹流失現象。采取加堿的方法調節(jié)生化進水叫值在4.0以上,一級生化出水pH值恢復,至第8天曝氣池污泥活性逐步恢復,處理效率提高,出水CODcr明顯降低。pH值沖擊時一級生化運行數據見表1。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huán)保網”
如果需要了解更加詳細的內容,請點擊下載 PTA污水場沖擊因素分析及對策.doc
下載該附件請登錄,如果還不是本網會員,請先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