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煤烘干爐消煙除塵技術簡介
特點:
1)自動加煤,減輕工人的勞動強度;
2)自動或手動溫度控制(可選擇);
3)氧化焰與還原焰可切換,且可以通過外部調(diào)節(jié);
4)在不打開爐門的情況下,自動卸渣與手動外部出渣;
5)使用時序控制燃燒技術,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煤耗;
6)不同的溫度段分別使用不同的燃燒方式(氧化焰與還原焰),滿足特定產(chǎn)品的特殊要求。
![]() |
相關技術
一、概述
燃煤烘干爐一般具有生產(chǎn)溫度低、溫度控制難度大等特點。但燃煤烘干爐較使用其它能源的窯爐相比生產(chǎn)成本低,因而廣為生產(chǎn)廠家所采用。
我國燃煤烘干爐的煙塵治理主要有爐后技術和爐前技術兩種。爐后技術包括水沫除塵、布袋除塵等傳統(tǒng)“事后處理”技術;爐前技術主要指近年來發(fā)展起來的“事前把關”技術,也就是通過對窯體的重新設計,通過一系列的物化過程,并借助稀土等催化劑的作用使揮發(fā)分在爐膛內(nèi)充分燃燒,達到消煙除塵的目的。
二、治理技術簡述
傳統(tǒng)的爐后治理技術具體來說,有濕法、干法、半干法等。濕法主要是利用水沫和水霧捕捉煙塵微粒,一般有沖擊水浴除塵器、噴霧塔、文丘里洗滌器等。濕法對于粒徑較小的粉塵的去除率無法滿足環(huán)保要求;其次水蒸氣形成酸霧對風機、管路和煙囪腐蝕嚴重,再加上動力過大,運行成本高,在烘干爐上推廣難度較大。干法和半干法有多管除塵、布袋除塵和靜電除塵等。多管除塵對粒徑大于60um的粗粉塵有一定的效果,但對于顆粒小的煙塵和炭黑幾乎沒有什么捕捉效果。布袋除塵的效果取決于布袋的質(zhì)量,質(zhì)量差的布袋對煙塵和炭黑的捕集效果差,而且容易堵塞、腐蝕;高質(zhì)量的布袋效果相對好一些,但投入大,使用成本高,使用比較復雜,對工人的操作要求高。靜電除塵對各種粒徑的煙塵均有一定的捕捉效果,但其前期的投資大,運行中耗電量大,運行成本高,而且電極會被擊穿,設備的維修費用高。
爐前技術主要通過改變煤的燃燒方式、燃燒條件和揮發(fā)分的化學分子結構等方式達到充分燃燒的目的。我公司推出的隱型燃燒技術屬爐前技術,具有工程投資小,運行成本低,投資回收期短和司爐工勞動強度小等特點。
三、隱型燃燒消煙技術簡介
隱型燃燒消煙技術是一門發(fā)展中的邊緣學科,它是空氣動力學、量子力學和煤化學等學科相結合的產(chǎn)物。
燃煤烘干爐以普通煙煤為燃料,通過煤的燃燒將化學能轉變?yōu)闊崮,加熱烘干耐火材料、磨料或磨具(如砂輪等)等料坯。傳統(tǒng)的烘干爐主要是靠煙囪抽力從爐排下面吸入助燃空氣,處于一種自然燃燒狀態(tài)。在這種燃燒工況下,當煤加進窯爐受熱達到130℃以上時,煤中的易揮發(fā)成分就會析出,形成濃黃色的粗煤氣,大部分是芳香烴類大分子團,是很好的燃料。如果燃燒條件非常理想,可以完全燃燒,產(chǎn)物為二氧化碳等氣體,余下灰份。但粗煤氣產(chǎn)生在燃煤層的上方,處于缺氧位置,燃燒不充分,在高溫下芳香烴類大分子團會裂解成多環(huán)化合物。其中一部分多環(huán)化合物繼續(xù)裂解產(chǎn)生以炭黑為主的物質(zhì),由煙囪集中排放,形成滾滾黑煙。
隱型燃燒消煙技術是把煤的清潔燃燒過程作為一個整體來考慮的。重要包括:前置系統(tǒng)、旋風進氣系統(tǒng)、專用催化系統(tǒng)和后置系統(tǒng)等。前置系統(tǒng)是一種燃燒裝置,它不僅提供燃燒所產(chǎn)生的熱能,而且起到某種功能性的作用。旋風進氣系統(tǒng)提供間斷分時旋風進氣,形成“物化空間”,簡單地說就是提供某種“土壤或溫床”。它是一系列燃燒裝置的幾何形狀、氣體成分等的集合,并采用專用催化系統(tǒng)(非貴金屬催化)提高粗煤氣反應活性,優(yōu)化粗煤氣在爐膛中的物理化學條件,改善燃燒工況,使它在離開爐膛前盡量不裂解成炭黑,減少黑煙的生成。同時,后置系統(tǒng)啟動,解決了殘留煙塵問題。
與在此之前推出的其它技術相比,主要解決了下列問題:
1.由于采用復合煙道技術,成功地解決了不同溫度段對爐膛壓力的要求,同時利用煙囪的抽力代替了引風機,大幅度地降低了電耗;
2.采用反向溫度調(diào)節(jié),均衡了烘干爐的溫度,保證和提高了產(chǎn)品的質(zhì)量;
3.采用氧化焰還原焰切換技術,最大限度地降低了煤耗,同時方便了爐渣的清理,減輕了工人的勞動強度。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huán)保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