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類尚需再加一把勁
再過10多天,《蘇州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條例》就要開始實施了,這標志著垃圾分類進入“硬約束”時代。我市最近也在緊鑼密鼓地布置著。事實上,當垃圾分類這一綠色生活新時尚開始大踏步走入我們的生活時,還有許多人沒有準備好,還有不少地方尚需再加一把勁。
為了迎接垃圾分類,我市已經(jīng)做了不少工作。比如“三定一督”,更多的志愿者參與到垃圾分類中來;比如誕生了建筑垃圾、廚余垃圾回收處置單位,讓垃圾分類后有了最終去處,更讓市民覺得垃圾分類有了意義;比如垃圾分類進了校園,讓孩子們從小就養(yǎng)成垃圾分類的習慣……
但發(fā)現(xiàn)的問題還是不少。不少市民根本沒有準備好一下子進入垃圾分類時代。比如不少小區(qū)開始“三定一督”,但不少市民卻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覺得垃圾分類麻煩,把垃圾一股腦扔進河道、扔進道路上的垃圾桶;還有小區(qū)桶站設置不規(guī)范,偌大的小區(qū),垃圾桶站只有幾個,居民扔垃圾非常不便……
垃圾分類的好制度有了,但亂倒垃圾的行為,不會因制度的施行而自動消失;按照垃圾分類標準傾倒垃圾的好習慣,也不會自動養(yǎng)成。因此,嚴就要有嚴的樣子,對于私自亂扔垃圾的行為,要按照相關(guān)條文嚴加懲處,才能讓垃圾分類好政策落地生根;又比如能不能干脆把街道上的垃圾桶撤了,像日本一樣,把垃圾分類置于最嚴格的境地;比如讓更多市民有機會參觀垃圾分類后垃圾的“旅行”,甚至成為“工業(yè)游”項目,讓市民更有意愿地參與到垃圾分類中來;還可以對垃圾分類做得特別到位的家庭及個人給予獎勵……
垃圾分類是一項系統(tǒng)工程,需要多向發(fā)力、多管齊下。既要加強教育引導,也要用好監(jiān)管和獎懲機制;既要把住分類環(huán)節(jié),也要管好收運和處理環(huán)節(jié);既要有定時定點的投放,也要考慮特殊群體的需求。我們要做好垃圾分類這件事,必須傾聽群眾的訴求和意見,堅持因地制宜、精準施策,在一些短板上盡量想周全,真正把這件利國利民的好事做好辦實。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huán)保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