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昌吉州農田殘膜回收率超85%
【谷騰環(huán)保網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昌吉回族自治州近日召開2024年農膜工作座談會。會議邀請中國農業(yè)科學院西部農業(yè)研究中心、新疆農墾科學院機械裝備研究所等單位、部門負責人圍繞農田廢舊地膜綜合利用、農田殘膜回收機械、全生物降解地膜應用、農田廢舊地膜回收利用進行座談交流。
據了解,自治區(qū)從2023年開始,在全疆范圍內實施加厚高強度地膜在棉花種植的推廣覆蓋率,進一步強化殘膜的回收力度。今年以來,昌吉州認真貫徹中央和自治區(qū)工作部署,堅持把農田地膜管理工作作為打好“凈土”保衛(wèi)戰(zhàn)的一項重大政治任務,強力推進農田地膜管理“十條”措施落實落地,推廣加厚高強度地膜224萬畝、34GL高強度地膜18萬畝、全生物降解地膜8萬畝、無膜種植作物5萬畝,全州80個農田殘膜回收點,殘膜平均回收率為85.09%。
會議強調,要錨定“典范地州”目標定位,高度重視農田地膜工作,堅持一手抓糧棉生產、一手抓農田地膜管理工作,推動糧棉重要農產品生產供給和白色污染治理相互促進良性發(fā)展;加大監(jiān)督檢查力度,農田殘膜回收管理要緊抓不懈,合理布局建設農田廢舊地膜回收利用體系;圍繞構建地膜生產、銷售、使用、回收、再利用和無害化處置全鏈條監(jiān)管體系,不斷完善農田地膜管理長效機制,推動農田地膜管理工作規(guī)范化、制度化、常態(tài)化。
如何推動農田殘膜“綠色重生”,實現生態(tài)與增收雙贏?會議提出,2025年,昌吉州將緊盯地膜“生產、銷售、使用、回收、利用”五個關鍵環(huán)節(jié)和重要端口,補短板、強弱項、增動能,深入實施農田地膜質量管控、地膜科學使用、殘膜回收凈土、殘膜資源化利用、殘膜回收監(jiān)測、地膜執(zhí)法亮劍“六大”行動。同時,昌吉州在源頭上加強農田地膜質量監(jiān)管,推進普通PE地膜減量替代技術探索,科學推廣加厚高強度地膜超過200萬畝、全生物降解地膜超過10萬畝,無膜玉米種植面積超過5萬畝。此外,將積極引進、培育社會化服務組織,開展殘膜回收,確保殘膜回收率達85%以上。
“2025年,我們按照各地試驗研究和使用情況,引導科學使用地膜,力爭在棉花上實現加厚高強度地膜全覆蓋;在加工番茄、甜菜、馬鈴薯等經濟價值較高和回收難度大的作物上推薦使用全生物降解地膜,力爭在加工番茄上實現全生物降解地膜全覆蓋。同時對使用新型地膜進行補貼,適當降低使用者成本。”昌吉州黨委農辦主任、農業(yè)農村局黨組書記王星雷說。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huán)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