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應(yīng)對氣候變化的推動者
——青少年氣候大使對話英能源與氣候變化大臣
場景一:“請問您今天出行是坐轎車、公共汽車,還是騎自行車或步行來的?”
“我坐轎車來的。”“相比較而言,您今天的碳排放量比較高啊。”“哦,我感到很慚愧。”
“我們知道您是因工作才不得不這樣的,對此很理解。不過希望在平時生活中,您出門時盡量騎自行車或步行,好嗎?”
“是,我保證以后少開車多走路!”
場景二:“請您從這些紙片中隨機拿兩個。”
“好,我拿了一個有機蘋果的圖片,另外一張是炸雞塊的。”
“您知道,這兩種食品在生產(chǎn)過程中哪個碳排量比較大?”
“你能告訴我嗎?”“是炸雞肉。肉類要比植物類的碳排放量大。”“那你是個素食主義者嗎?”“我正在嘗試。”
場景三:“您知道如果室內(nèi)空調(diào)下調(diào)1攝氏度,家里每月的賬單會下降10%、5%還是1%呢?”
“嗯,我猜是5%。”“您確定嗎?”“確定。”“不好意思,您答錯啦。”
“噢,看來我們很需要接受這相關(guān)的教育啊。”
您能猜出這是誰跟誰在對話嗎?這三組場景發(fā)生在5月4日綠樹掩映下的北京景山公園。首先提出問題的是近幾年從“氣候酷派”綠色校園行動評選出的三位中英青少年氣候大使,回答問題的是遠道而來的英國能源與氣候變化大臣埃德•米利班德先生。
看到這些年輕人在傳播氣候變化問題時如此“能干”,米利班德很開心。他說,去年英國進行的一項調(diào)查研究表明,50%的人表示,會接受孩子們推薦的方式應(yīng)對氣候變化,只有2%的人愿意聽政治家的。所以,年輕人的行動對減緩氣候變暖至關(guān)重要,他們的行為會影響到老一輩人的思想。青年,是應(yīng)對氣候變化的推動者!
由此,英國在全球60多個國家當中開展“氣候酷派”活動,努力提高全球年輕人對氣候變化危險的認知。為了讓年輕人發(fā)揮出更大的作用,喚起全社會公眾的氣候變化意識,英國大使館文化教育處與中國科學(xué)技術(shù)交流中心將簽署為期兩年的諒解備忘錄,將與中國20座城市中至少5500萬民眾當中與11-45歲的年輕人合作,繼續(xù)在青年當中開展“氣候酷派”的相關(guān)活動。
最后,他表示對此次訪華聆聽到中國在節(jié)能減排方面所作的努力深受感動。中英將通過技術(shù)合作以及投資來一起應(yīng)對氣候變化。他當場承諾:在今年12月哥本哈根氣候談判大會上,他將努力促成全球達成一致的目標。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huán)保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