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制因素:水價上漲的幕后推手到底是?
“水價要漲”如今已不算是什么突發(fā)新聞,今年以來,我國30多個城市召開水價上漲聽證會,醞釀水價上調。專家認為,水價改革必須考慮體制性因素。
“煤氣、油價都在漲,水價再次調整勢在必然。”家住北京市崇文區(qū)的李女士說。“漲價可以,但不要漲得太多,否則老百姓接受不了,因為水價一漲,相關行業(yè)也會跟風。”北京市崇文區(qū)天壇街道辦事處居民科張女士對記者表示。
和張女士有著同樣想法的北京市民相信不在少數。北京市水務公司的數據顯示,從1991年至今,北京水價已上漲了9次,從0.12元/立方米上漲到了3.7元/立方米。
按照目前的水價標準,以一個普通三口家庭月用水量6噸至8噸計算,一個月水費需要30元左右,相當于2桶純凈水的價格。雖然水價負擔不重,但作為生活必需品,其價格上漲還是牽動著老百姓的神經。
“北京再次調整水價已被列入今年的工作日程,水務局已經對北京用水情況進行了各項調研測算工作,但最后決定權還是在發(fā)改委。”北京水務部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
據記者了解,北京水價調整后,居民用水價格將在各大城市中遙遙領先。北京其他工業(yè)、商業(yè)、賓館和特種行業(yè)用水價格也將在全國位居首位。據估計,這仍然不是北京水價的上限,因為,“對北京市而言,每立方米6元的水價是不可能覆蓋全成本的,今后應需上調。”上述北京水務局的負責人表示。
然而,面對北京自來水價格上漲的趨勢,在自來水定價上,政府陷入了兩難境地,一方面,社會輿論普遍不贊成漲價,而另一方面,持續(xù)上升的水資源成本使定價面臨壓力。
“不是不想調,多年來大家都在等機會”,某水務公司負責人告訴記者,供水企業(yè)成本倒掛已是不爭的事實。資深水務行業(yè)專家金永祥說,本輪水價調整仍未到位,漲價并不能理順目前的水務體制。
“比如,大多數人不支持繼續(xù)單一性上漲水價,而支持階梯式水價改革就是例證。”水務局的這位負責人說。
相關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08年底,全國36個大中城市居民生活用水和工業(yè)用水的終端平均水價(包含自來水價格、污水處理費、水資源費等)分別為2.35元/噸和3.19元/噸,比2005年分別提高了12.4%和17.2%。
專家表示,目前水價上漲增加的是資源水價和污水處理費,這屬于政府行政收費,這也是水廠并未扭虧和水價未調整完畢的原因之一。如果不從體制上解決問題,多輪水價上漲仍在預期和設想醞釀中。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huán)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