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莊14座渣土山就地綠化變美景 建筑垃圾不"搬家"
五座渣土山新披綠裝
沿體育北大街向北,在子龍大橋南端,曾經(jīng)路過這里的人多會對兩側的幾座“荒山”留下印象。而今,被雨水沖刷得千溝萬壑的荒涼山體,已經(jīng)再也看不到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座座充滿生機的“青山”。
“這5座渣土山的綠化施工已全部完成。”5月30日,記者來到子龍大橋兩側渣土山綠化施工現(xiàn)場時,市園林局項目中心副主任何三軍介紹說,這些山都是建筑垃圾等堆積而成,經(jīng)過緊張的綠化整治,目前已初見成效。
站在子龍大橋上,東邊可以看到4座由北向南呈階梯狀依次排列的山體,除了最南邊那座布滿翠綠,其余山體均已顯出淡淡綠色,看得到一片片新植的金葉國槐等小樹林。與北側波光粼粼的滹沱河,形成了山水相依的宜人景觀。
子龍大橋西側,一座渣土山上也已變得綠油油,山坡的底部還種植了金葉國槐等彩葉樹種,植生帶內的小草也都泛著綠意,一處濱水郊野山林景觀的雛形已現(xiàn)。
據(jù)介紹,子龍大橋兩側渣土山綠化是今年省會春季城區(qū)園林綠化重點工程之一,也是我市近期綠化的14座渣土山中體量較大的5座。4月15日,該工程全面開工。“至目前,已新增綠化面積46.6萬平方米、提升綠地近10萬平方米。”何三軍說。
不讓建筑垃圾再“搬家”
和其他城市一樣,我市在城市建設的不斷發(fā)展中,也不可避免地產生了大量的建筑垃圾。如何處理這些堆積如山、環(huán)境又難以消納的建筑垃圾?成為困擾城市管理者的一個難題。
“如果將這些建筑垃圾收集、利用,建設人造自然景觀,可以既減少污染,又美化環(huán)境。”我市一位城管專家說,特別是在我市,既能為大量建筑垃圾找到“容身之處”,又能彌補自然景觀的不足。
在建筑垃圾處理方面,我市進行了積極的探索和嘗試。特別是今年以來,結合省會大氣污染防治工作的開展,我市明確提出,在對建筑垃圾特別是已存在的渣土山的處理中,不再往外清運,而是就地綠化,不讓建筑垃圾再“搬家”。
由此,我市渣土山綠化行動大規(guī)模開展。根據(jù)相關統(tǒng)計,此次我市將進行綠化的渣土山一共有16座,其中包括已存在多年的,還有剛剛形成或正在形成的。
目前,環(huán)城水系西線工程正在對“最后兩公里”進行河道開挖,完成后,西線河道將與太平河連通。近日,記者來到西三環(huán)與翠屏路西南角的施工現(xiàn)場時,河道內幾輛挖掘機正在轟鳴作業(yè)。
與其他工地施工不同的是,挖掘機挖出的土裝到渣土車上后,車子并沒有開出工地,而是沿工地內一座渣土山的“山路”蜿蜒而上,到“山頂”后,將渣土卸下,推土機、壓路機隨后跟上,攤壓黃土,讓渣土山一寸寸“長高”。
“我們本著現(xiàn)場建筑垃圾不外運,盡可能就地平衡土方,消化建筑垃圾。”市環(huán)城水系工程建設指揮部辦公室工程處處長馬繼寧說。據(jù)介紹,此處原有一座渣土山,由于挖河道時也產生渣土,因此,施工人員對原有渣土山進行了升級,同時也為新的渣土提供了去處。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huán)保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