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敢開窗不能晾衣 多位市民投訴身邊粉塵污染問題
8月5日消息:紛紛揚揚的粉塵就像棉絮白雪,隨風飄到居民區(qū),“風一大就不能開窗,不敢曬衣”。8月2日昆山發(fā)生的粉塵爆炸事故,給市民敲響了粉塵危害的警鐘。這幾天,本報“夏令熱線”接連接到市民投訴,稱周邊工廠粉塵彌漫,大氣環(huán)境和身心健康受到嚴重影響。
不敢開窗不能晾衣
記者和志愿者來到滬青平公路3828弄。弄內(nèi)共有四家工廠,其中兩家生產(chǎn)礦棉制品,分別是上海阿姆斯壯建筑制品有限公司和上海新型建材巖棉有限公司。
還未走近,就看到廠區(qū)內(nèi)豎著幾根大煙囪,一根寫著“櫻花巖棉”的煙囪里不間斷地冒出滾滾白煙,空氣中彌漫著一股刺鼻的異味。而在離工廠數(shù)十米的馬路縫里,有一層沒被掃干凈的白色顆粒物隨風打轉。
一河之隔的南邊,有一個居民區(qū)。居民顧女士說,這些煙囪幾乎24小時排廢氣,晚上22時至23時排放最為厲害。“最嚴重時房頂就像下雪一樣,鋪著兩三厘米厚的白色顆粒物。房檐上衣服上,到處都是粉塵,根本不敢開窗。如果粉塵落到身上,皮膚癢得很。尤其是刮北風時,濃重的異味更嗆人。”說著,她還拿出了一袋保留下來的粉塵給記者看。
另一位上了年紀的居民說,這些工廠開在這里十多年了。前不久老伴得了食道癌,醫(yī)生懷疑與排放的廢氣粉塵有關。“孫子放寒暑假,兒子兒媳都不讓他來了,怕他生病。”老人氣憤地說。
還有一些居民拉住記者,詢問這種粉塵是否會爆炸。“昆山發(fā)生事故后,我們才知道粉塵也是會爆炸的,不知道他們生產(chǎn)的粉塵是不是有火災、爆炸的隱患?”居民憂心忡忡。
曾遭處罰并無好轉
據(jù)了解,巖棉無色無味,是以天然巖石為主要原料,經(jīng)高溫熔化、纖維化而制成的無機質(zhì)纖維,主要用于建筑和工業(yè)設備、管道、容器及各種窯爐的保溫隔熱。
而這兩家工廠主要生產(chǎn)礦棉裝飾板和巖棉保溫材料,原料有報紙、礦棉、淀粉、涂料、玄武巖、礦渣、焦炭等。產(chǎn)生的污染物包括切割、砂磨過程中的粉塵以及沖天爐排放的廢氣(甲醛、苯酚、顆粒物)。
今年年初,其中一家工廠曾因粉塵收集裝置中集塵袋脫落,導致粉塵大規(guī)模飄到南側居民區(qū),事后已遭環(huán)保部門處罰。而另一家的生產(chǎn)線未經(jīng)環(huán)保驗收就擅自投產(chǎn),也已被罰款10萬元。
記者了解到,雖然環(huán)保部門稱之后對這兩家工廠進行了日常監(jiān)測,未發(fā)現(xiàn)異常,但居民反映稱粉塵的漂浮現(xiàn)象并沒有好轉,廢氣也照常排放,一切并無變化。
采訪結束后不久,記者一行人均感覺嘴唇干燥、喉嚨疼痛。
碎石加工粉塵如霧
市民沈先生則反映,紀友路359號的碎石場施工嚴重影響了居民生活。沈先生稱,施工從每天早晨10時開始至下午5時,有時晚上22時也會施工,磨碎的粉塵嚴重影響呼吸。此外,施工的噪聲也令周邊居民無法休息,遭受著雙重折磨。
記者和志愿者趕到碎石場,只見大門敞開,除了門牌及各種廣告宣傳單外,沒有公司名稱。場內(nèi)約有數(shù)千平方米,一側是一堆堆未經(jīng)粉碎的大石塊,一側是一堆堆加工好的碎石,有的細如粉末,有的如拇指般大小,就像一個個小山丘。每個碎石堆旁都停放著一輛鏟車。
雖然碎石場當時并未開工,但細碎的粉塵仍隨風飄起,從工地外就能看見空中像是籠罩著一層薄霧。
記者走進辦公室,并未找到負責人。一位看門的員工家屬稱,他們?yōu)榱朔乐狗蹓m彌漫,常會在碎石上灑水。但如果遇到刮風,他們也無法避免粉塵被吹散。她還表示,碎石場共兩個場,是今年2月份建立的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huán)保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