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否決污染項目425個 黑色瀑布消失不見
長沙依江而建,因水而興,水是城市的生命。但近年來,隨著城市化速度的加快,水生態(tài)環(huán)境承載壓力日益加大,湘江也被蒙上一層灰色記憶。“50年代淘米洗菜,60年代洗衣灌溉,70年代水質變壞”,順口溜訴說著城市內河的無奈。
如何預防水污染,也成為城市治理者的一大考驗。去年9月,省政府啟動湘江流域保護和治理“一號重點工程”,長沙積極響應,制定實施湘江污染防治第一個“三年行動計劃”,并展開“碧水行動”。不久的將來,這條“東方萊茵河”或將重現“漫江碧透,百舸爭流”的美景。
長沙否決污染項目425個
從2006年的株洲霞灣港含鎘污水排放超標,到2009年的瀏陽湘和化工廠鎘污染事件,籠罩湘江流域的重金屬污染陰影一直揮之不去。2013年5月,攸縣、衡東等地爆出大米“鎘超標”消息,再次讓湘江成為輿論的漩渦。
“我們不能通過犧牲COD,來換取GDP。”長沙建立涉水污染企業(yè)準入制度,從源頭控制高污染高耗水項目。市環(huán)保局有關負責人表示,治理工作開展以來,長沙否決污染項目425個,先后對蜂巢顏料化工等92家重點涉水污染企業(yè)、勝溪錳業(yè)等66個涉重金屬污染企業(yè)、114家“五小”非都市型小企業(yè)(小作坊)和124家污染嚴重的造紙廠實施關停并轉。
曾經的“黑色瀑布”消失不見
2013年2月,記者跟隨省人大環(huán)資委調研組來到瀏陽河東屯渡河段調研水質污染情況。眼前的景象讓人觸目驚心,黑色污水散發(fā)著惡臭直排瀏陽河。水質監(jiān)測報告顯示,排放的污水水質各項指標均不達標,其中一水閘附近地表水氨氮超標17.3倍。
昨日上午10時30分,記者再次來到排污口,曾經的“黑色瀑布”已經消失不見。從排污口排出的水干凈清澈,附近的垃圾也被相關部門進行了清理。“原來出現‘黑色瀑布’的主要原因是降雨時,周邊污水廠出現了溢流。同時,長沙的排污管網未進行雨污分流,一旦雨量過大,各種雜物都被一起沖進了排污管。”市水務局排水管理處處長曹東寧介紹。
從排污口開車東行5分鐘,記者來到了星沙污水處理廠。“星沙污水處理廠現有排污能力為12萬噸/天,一遇暴雨,污水廠因為排污能力有限,未經處理的污水就直接溢出,流入楊家灣撇洪渠。”星沙污水處理廠相關負責人介紹,預計至今年10月,提質擴容改造完成后,將新增排污6萬噸/天。同時,星沙高速收費站的下水管網也連接到這里,該區(qū)域暴雨積水問題將徹底得到解決。
主城區(qū)污水處理率為96.32%
2013年9月3日,市十四屆人大常委會第六次會議第二次全體會議就水資源管理情況開展專題詢問。市人大常委會聯工委主任盛國政就暮云污水處理廠建設問題向市水務局負責人提問:“暮云污水處理廠何時可以建成?能否立下‘軍令狀’?”面對“尖銳”提問,市水務局副局長羅國強直面作答:可以立下“軍令狀”,確保一期工程在今年10月份完成。
前日上午,記者來到長沙縣暮云鎮(zhèn)三興村的暮云污水處理廠施工現場。據介紹,暮云污水處理廠投資4.4億元。粗格柵、細格柵的主體建設都已完工,工人已將設備調放到位,準備安裝;曝氣池、終沉池等污水處理建筑也都完成了主體建設……“今年10月實現試運行沒問題!”羅國強信心滿滿地說。
“至去年底,長沙主城區(qū)已建成污水處理廠9座,處理能力133萬噸/日,主城區(qū)污水處理率為96.32%。”羅國強介紹,根據規(guī)劃和城市發(fā)展需要,長沙市區(qū)(包括望城區(qū)和星沙)共規(guī)劃了24座污水處理廠,其中中心城區(qū)及城郊結合部為16座。
預計到2015年底,全市主城區(qū)及城郊結合部污水處理廠將達到11座,污水處理能力達到208萬噸/日,日污水處理能力比2013年增加75萬噸。
101個排口具備截污實施條件
2013年,長沙對長沙城區(qū)段湘江、瀏陽河、圭塘河、龍王港、撈刀河、靳江河“一江五河”的排水口進行全面摸底調查,共排查出110個排口需要進行截污改造,其中101個排口具備截污實施條件。
近年來,長沙投入95億余元,推進中心城區(qū)截污改造工程建設。“目前,湘江庫區(qū)長沙城區(qū)段101個排污口截污改造工程進展順利,今年10月底完成截污改造問題不大,屆時可基本實現長沙城區(qū)段范圍無污水直排現象。”羅國強說道。2015年,湘江庫區(qū)范圍內水域實現污水全截污、全收集、全處理、零排放,城區(qū)主要河段消除劣V類水體。
同時,長沙加強排水管網改造,積極貫通沿河排污管網,啟動污水管網及雨污分流建設與改造1600余公里。
清河道
清理河道灘地種菜7000余畝
大白菜、包菜……一直以來,河邊種菜一直是個整治難點。近年來,雖然政府有關部門三令五申,嚴禁在湘江、瀏陽河等河道空地上種菜,但每逢枯水期,河道上總是會呈現一派忙碌景象,不少市民依然我行我素在河道上種菜。但今年來,長沙重拳出擊,完成“一江三河”(湘江、瀏陽河、撈刀河、圭塘河)主城區(qū)河道環(huán)境綜合整治,清理河道灘地種菜面積7000余畝。
“在河邊種菜不僅會加劇水土流失和水質污染,而且在堤防邊坡上的亂種亂堆極易影響堤防安全,增加防汛隱患。”市水政監(jiān)察支隊副支隊長任開開介紹。日前,岳麓區(qū)聯合市水政監(jiān)察支隊,組織水務、公安、城管、街道等相關部門,對湘江岳麓段沿線存在的違規(guī)除綠開地、搭建亭棚、種植蔬菜的現象開展了聯合執(zhí)法,拆除違建亭棚70余個,清理河邊菜地1000余畝。
岳麓區(qū)有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岳麓區(qū)將在河道設立橫幅,禁止市民種菜,確保河道暢通安全。同時,將派專人開展巡查,防止河邊種菜死灰復燃。
退養(yǎng)殖
長沙累計退出畜禽養(yǎng)殖戶2441家
記者昨日從長沙市環(huán)保局獲悉,截至目前,長沙城區(qū)除岳麓區(qū)坪塘、含浦等四鎮(zhèn)外,均已完成畜禽養(yǎng)殖退出工作,累計退出畜禽養(yǎng)殖戶2441家,欄舍65.9萬平方米。
去年,全省畜牧業(yè)環(huán)保工作現場會在長沙召開。會議明確,全省有9市67個縣(市區(qū))(長沙、湘潭、株洲、衡陽4市的全部以及郴州、永州、婁底、邵陽、岳陽5市的部分地區(qū))列入此次湘江流域畜禽養(yǎng)殖污染整治范圍。
根據最新的“碧水行動”要求,長沙將繼續(xù)開展畜禽養(yǎng)殖污染治理工作,將完成湘江沿江1公里范圍內和集中式飲用水水源保護區(qū)內500頭以上規(guī)模養(yǎng)殖場搬遷或退出。目前,望城區(qū)80家湘江沿岸1公里范圍內畜禽養(yǎng)殖項目退出正在積極開展中。
保濕地
年底,長沙濕地保護率將達到55%以上
記者昨日從長沙市林業(yè)局獲悉,截至2013年底,長沙濕地保護面積達15787.26公頃,保護率達到39.37%。預計至2014年底,長沙濕地保護率將達到55%以上。
長沙濕地包括永久性河流、淡水湖泊、草本沼澤等自然濕地類型;水庫、攔河壩、水電壩、淡水養(yǎng)殖池塘、廢水處理場所、城市景觀水面和娛樂水面等人工濕地類型。據統(tǒng)計,長沙濕地被子植物和蕨類植物7O個科共302種;234種脊椎動物,包括129種鳥類。另外,還生活著27種爬行類和12種兩棲類,其中蛙類資源儲存量很高,龜鱉目動物5種,如烏龜、中華鱉等,蜥蜴目動物8種。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huán)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