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收塔停塔 漿液參數變化 這里給你答案....
摘要:
本文根據某吸收塔停塔過程煙氣流量、循環(huán)泵電流、漿液密度、吸收塔液位幾個參數曲線,分析了停塔過程漿液變化情況。雖然分析的是停塔過程,但通過停塔前后對比,實際上使大家了解吸收塔運行時的漿液特性,以及煙氣、循環(huán)泵、氧化風機、攪拌器對漿液的影響。
曲線時間為2018年4月28日16:00--2018年4月29日9:00。
機組28日21:00開始降負荷,28日22:00停機,煙氣流量歸零。吸收塔28日22:02停運循環(huán)泵1、循環(huán)泵3,29日1:13停運循環(huán)泵4。
氧化風機、攪拌器運行情況在時間段2018年4月28日16:00--2018年4月29日9:00未發(fā)生變化。
曲線對應關系:
深紫色--吸收塔液位,測量方式:吸收塔0.7米和7.0米外壁各安裝一臺壓力變送器,計算得出的吸收塔液位。
紅色—漿液密度,測量方式:周期取樣壓力測量原理漿液密度計,漿液取自石膏排出泵出口管路
綠色—漿液密度,測量方式:吸收塔0.7米和7.0米外壁各安裝一臺壓力變送器,計算得出的漿液密度
青色—煙氣流量,測量方式:熱式流量計
品紅—循環(huán)泵1電流,測量方式:來自電氣
藍色—循環(huán)泵3電流,測量方式:來自電氣
黃色—循環(huán)泵4電流,測量方式:來自電氣
1、曲線綜述,循環(huán)泵1、3停運,吸收塔液位大幅下降,從9米降至8米,循環(huán)泵4停運,液位稍有降低。
2、循環(huán)泵電流,循環(huán)泵停運。
3、密度變化:循環(huán)泵1、3停運,紅色曲線顯示石膏排出泵入口即吸收塔底部漿液密度升高了25千克/立米,綠色曲線顯示塔內漿液密度(標高0.7米至7米平均密度)從900千克/立米上升至1010千克/立米,塔內漿液密度上升了110千克/立米。
4、漿液循環(huán)泵4停運,紅色曲線顯示石膏排出泵入口即吸收塔底部漿液密度升高了10千克/立米,綠色曲線顯示塔內漿液密度(標高0.7米至7米平均密度)從1010千克/立米上升至1050千克/立米,塔內漿液密度上升了40千克/立米。
結論:
1.循環(huán)泵的投入,會造成塔內漿液融入氣泡。從而導致
1)吸收塔液面上升。
2)吸收塔內單位體積漿液量減少,塔內漿液密度降低(但實際漿液密度性能未發(fā)生變化)。
3)循環(huán)泵的投入,對吸收塔底部漿液密度的影響,原因是吸收塔漿液密度在垂直方向密度分布是不均勻的,循環(huán)量越小,沉淀越嚴重,下部漿液密度越大。
2.吸收塔漿液密度在垂直方向密度分布是不均勻的,從上到下呈現增加趨勢。漿液循環(huán)量越大,即循環(huán)泵投運的臺數越多,越趨向于均勻。所以測量漿液密度取樣點應盡量靠近吸收塔底部。
3.由于循環(huán)泵的運行導致塔內漿液含有氣泡,測量漿液密度反對任何形式的直接測量塔內漿液的密度。必須充分排除氣泡。
4、塔內漿液密度低于1000千克/立米是客觀存在的,不是測量不準確引起的。
5、使用真正的漿液密度數據修正吸收塔液位是不合理的,使用塔壁安裝的壓力變送器測得的密度修正吸收塔液位是合理的,塔壁安裝的壓力變送器間距越大,得出的漿液密度修正吸收塔液位,得到的液位越接近真實值。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huán)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