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青视频免费观看2018,韩国三级伦理影在线观看,少妇肉欲干柴烈火,久久精品国内一区二区三区

媒體/合作/投稿:010-65815687 點擊這里給我發(fā)消息 點擊這里給我發(fā)消息 發(fā)郵件

為助力環(huán)保產業(yè)高質量發(fā)展,谷騰環(huán)保網隆重推出《環(huán)保行業(yè)“專精特新”技術與企業(yè)新媒體傳播計劃》,七大新媒體平臺,100萬次的曝光率,為環(huán)保行業(yè)“專精特新”企業(yè)帶來最大傳播和品牌價值。

    
谷騰環(huán)保網 > 新聞信息 > 正文

吳清平研究員:飲用水微生物安全風險控制

更新時間:2009-11-05 14:48 來源: 作者: 閱讀:1665 網友評論0

飲用水的安全,國內外面均有資料報道。我認為,全球有88%的疾病應該歸咎于不安全的用水和缺乏相關的衛(wèi)生設施。飲用水準則已經證實了與飲用水有關的衛(wèi)生問題大多來自微生物,比如說細菌、病毒、原生動物或其他生物來源。從國內外來看,飲用水微生物的問題也比較多,無論是國內外的品牌都有這種情況。

我們即將執(zhí)行的新的礦泉水國家標準,2003年2004年就開始討論了,一直下不來,最后因消毒副產物溴酸鹽的問題,一下子就推出來了,但是還是有一些不完善。我們跟CAC有一些微生物指標不完全一樣,至少它還是比較不錯的,比如說糞鏈球菌就是糞便污染的一個指標,產氣莢膜梭菌是微生物抗消毒劑的一個指標,跟國際接軌了。這次國標最大的一個改變,把細菌總數(shù)不作為產品質量控制指標,我們國家大桶裝的飲用水不設細菌總數(shù)作為微生物污染的控制指標,沒有經驗數(shù)據(jù),桶是回收的,跟國外的情況不一樣,當時我們建議,這不可以完全的參照CAC。我們國家以前不把致病菌作為出廠檢測來做,現(xiàn)在就把銅綠假單胞作為出廠檢測的基本標準。

飲用水中微生物污染狀況

最近我們調查了16家礦泉水廠,主要是在南方地區(qū)。45份水源水中11份樣品檢出銅綠假單胞;在成品水中也存在這個問題,30份有問題成品水中銅綠假單胞陽性率為10%。說明當時做這個標準的時候還是對的,應該把它作為一個基本標準。瓶裝飲用水有一個很大的問題,就是桶的重復利用,F(xiàn)在新國標中新增了溴酸鹽指標,在滿足溴酸鹽限量標準時,往往會暴露出微生物的安全問題。工廠原來采用比較簡單的辦法,就是把臭氧濃度都打到很高,這樣就把微生物問題給掩蓋了,但現(xiàn)在增加了溴酸鹽指標,限制臭氧用量,就會暴露微生物問題。管網水、高層水箱中霉菌檢出率在66.7%和75%之間。飲用水受到微生物污染是世界性的問題,不單單是我們國家的問題。

飲用水相關標準中的微生物指標

在標準里面,國際標準中微生物的指標,上午介紹得比較多,我不進行詳細介紹。剛才我已經把礦泉水原來的標準跟今年10月1號將要執(zhí)行的的標準的差別講了一下。上午葉教授講了標準跟CAC里面有一點點不一樣。從專業(yè)角度判斷,這個準則還是比較符合國情,而且對目前的國情還是適合的。

純凈水第六屆衛(wèi)生部的衛(wèi)生標準化委員會會議的時候提到了,純凈水這部分飲用水不準備增加溴酸鹽的指標,但是山泉水,包括桶裝飲用水都要加這個指標。

飲用水中污染的微生物

水里面污染的微生物,有細菌、病毒和原生動物,當然真菌也有一些。近些年來,諾如病毒也非常嚴重,我的一個學生做這個調研的時候,發(fā)現(xiàn)在水體里面有污染,尤其是在城市周邊的河涌,污染還是相當嚴重的。

我們團隊瓶(桶)裝飲用水中污染的微生物的調查數(shù)據(jù)顯示,不同工廠,微生物區(qū)系不一樣,感染微生物的指標也不一樣。因為長期使用消毒劑等等,革蘭氏陽性桿菌和霉菌的污染也是比較厲害的。

這幾年我們也做了自來水O3/BAC安全性的分析。首先用臭氧來氧化水里的微生物,把水里有機大分子氧化成小分子,然后采用生物活性炭進行降解。我們采用電子顯微鏡觀察發(fā)現(xiàn),空白的活性炭是看不到微生物的,而BAC的炭樣就看到了微生物;在生物濾池中可以看到2到5公分,50到53公分的BAC表面,微生物都非常豐富;這表明活性炭在降解有機小分子方面有非常大的幫助,斷面100厘米以上都含有微生物;而運行了18個月以后不同深度BAC,大量的微生物附著在表面。葉教授跟楊教授演講時提到,它的除去比較困難,以后我們在溴酸鹽控制也會選擇性的應用。

我們對活性炭表面的微生物進行分離鑒定發(fā)現(xiàn),在活性炭上面主要是陰性桿菌占主體,未檢測出常見的食源性致病菌,但是發(fā)現(xiàn)存在嗜水氣單胞菌等條件致病菌。

分離鑒定了19個屬的細菌,優(yōu)勢菌屬包括食酸菌屬、短波單胞菌屬、短桿菌屬、叢毛單胞菌屬、金黃桿菌屬和鞘氨醇單胞菌屬。泄露的細菌對供水管網中污染微生物指標有影響,今后要注意這個問題。我們在注意的同時,另一方面也有很多的潛力可以挖,在BAC上面的微生物應該有效地選擇它們,現(xiàn)在我們是自然的富集;如果我們可以找到占主流的可降解特定有機物的的細菌的話,分離培養(yǎng)增菌后,再掛膜;如果不可以分離培養(yǎng),我們可以按照環(huán)境治理那樣,采用定向人工富集方法來解決這個問題,這樣的效果可能會更好。

致病微生物對人體的危害

對健康危害較大的水源性致病細菌,為主要引起消化道傳染病的腸道類致病菌,F(xiàn)在軍團菌,特別是冷凍系統(tǒng)的軍團菌還是相當嚴重,我們在廣東進行了調查,情況很嚴重。對于今后高層樓層的飲用水來說,應該引起比較大的重視。現(xiàn)在沒有小區(qū)的,樓頂上有水池的,問題就特別大。新小區(qū)的搞了集中的二次供水工程,這樣還好一點,如果是老居民區(qū),問題就更大了。

現(xiàn)在講一下礦泉水新的國家標準里面的三種致病菌。銅綠廣泛存在于土壤里面,這類致病菌,地下水抽上來的時候一定要檢測,水源水這塊還是比較嚴重。它會引起呼吸道感染、心內膜炎。不是食源性致病菌,是條件致病菌。糞鏈也是一個致病菌,這個感染也是比較嚴重。產氣莢膜梭菌是一種革蘭氏陽性菌,主要是檢測消毒后的耐藥性。

飲用水微生物污染的控制

飲用水實際上主要有兩種。一個是現(xiàn)在的自來水,第二是瓶裝飲用水,相同點要建立水源保護區(qū),水處理系統(tǒng)的控制、工廠衛(wèi)生管理與個人衛(wèi)生以及質量檢驗方面的管理。但是瓶裝水和自來水水源不一樣,控制也不一樣。我比較贊成張嵐教授提出的,我們做標準指標的時候,檢測指標要根據(jù)我們國家的國情是來做。礦泉水為什么不需要這么多呢?因為有水源保護區(qū),是地下水,不需要這么多,做標準的時候必須汲取前面調查出來的經驗數(shù)據(jù)。剛剛王教授說的國際上已發(fā)現(xiàn)水中有2221種化學污染物,那我們隨便篩選都做不完,我們只有發(fā)現(xiàn)問題了就不斷的加,如溴酸鹽指標。所以,飲用水源有比較良好的控制,就不一定需要有這么多的指標來控制。

比較典型的礦泉水工藝,說起來也不是很復雜。主要是原水,曝氣,微濾,臭氧混合塔,罐裝等等。這里面有很多要做的,現(xiàn)在工廠長期沒有對自己的水井進行消毒,礦泉水水源尤其很多南方地區(qū)是在地下接近100米的巖層,你怎么消毒呢?對底下水量多大,地下的水池多大容量可以抽干它,你會保留多長時間?還有一個打井的時候套管,是新井還是老井,套管如何消毒呢?消毒對錳砂的破壞作用應該是毀滅性的,二氧化氯也好,過氧乙酸也好,整個錳砂都失效,基本上所有工廠都沒有消毒。如果你把臭氧降了以后,原來污染存在的地方也沒有找出最有效的辦法,那后面的微生物安全問題就很嚴重了。

純凈水比較容易做的是反滲透,一般都是管網的自來水,然后反滲透,它沒有營養(yǎng),這對微生物的控制比較有利。溴酸鹽的問題基本不存在。2007年抽查的時候,發(fā)現(xiàn)一、兩家有,不知道怎么帶進去的,或者說整個反滲透的效果不好,或者是桶沒有洗干凈,可能是這些環(huán)節(jié)帶進來的。

自來水的生產工藝,自來水上午楊教授已經介紹了。通過前面所有的預處理以后,再采用臭氧接觸塔和后面的BAC處理,水質就比較好。

作為飲用水微生物污染的控制,自來水和桶裝水應該有這幾個方面的相同點,水源水處理,工廠衛(wèi)生管理和監(jiān)督質量管理。

水源控制。這要有技巧,并且要非常專業(yè)。對水井用二氧化氯和過氧乙酸進行消毒時,要考慮套管的材質。最早80年代用的是炭鋼管,這樣的處理由于材質問題難度就很大。一定要在短時間浸泡以后,在一天以內排除清洗干凈。

水處理系統(tǒng)。飲用水微生物控制是最重要、最嚴峻的,我們要從水源一直到過濾系統(tǒng)建立一個很好的消毒方法。二氧化氯具有強氧化性,會造成錳砂和過濾系統(tǒng)的嚴重損害,因此,大家從水源一直到過濾末梢都不消毒。我做了20年的飲用水安全研究,前面的時候大家還比較注意的去做消毒,后期大家就靠臭氧來解決這個問題,F(xiàn)在臭氧碰到新問題了,就是溴酸鹽的問題,那怎么辦呢?這個問題不在前面解決的話,會比較嚴重。

質量檢測。桶裝水很重要的一個特征是現(xiàn)在量非常大,如果要減少廠家的儲存空間和儲存時間,就要求有快速的檢測方法。廣東有的大桶水廠,一天就生產2萬桶,它沒有這么大的倉庫堆在那,對以前的國家標準,有一些大的跨國公司半開玩笑的說,標準做出來,全中國的水廠都不按標準做,為什么呢?不可能等水檢測出結果再出廠,F(xiàn)在最需要做的問題就是快速檢測,這幾年我們也建立了一些方法。比如抗干擾微生物培養(yǎng)基技術,現(xiàn)在水里面很重要的問題是臭氧的殘留,它必須是一天以后才可以檢測出來,抗干擾微生物培養(yǎng)基技術不會讓微生物檢測的時候干擾它。不然的話,微生物你現(xiàn)在檢,檢出率非常低,最后還是會出問題。而且,原有國家標準是1毫升,要檢出來比較困難。我們現(xiàn)在新的國標就增加到250毫升,可以提高檢出的機率。這是我們應對臭氧研制的一些新的方法。

還有生物發(fā)光法微生物數(shù)量快速檢測。致病菌銅綠假單胞類,如果你要驗證它最快也要3天。比如說國標的方法是24小時,再用其他的方法可能是70多個小時。生物發(fā)光方法,對總數(shù)的問題,通過30分鐘的過濾后立刻檢測就可以解決這個問題。

針對微生物致病菌的檢測非常慢,近年來我們把特異性生化顯色技術建立起來,我們在相關基團掛上一個特異的顯色基團,在特異性酶作用下被打斷,之后在培養(yǎng)基中顯示。一般在24小時到36小時就可以判斷出來了,這樣整個的檢測時間會比較快。

我們還有分子檢測試劑盒和水質快速檢測試劑盒?梢詫λ锩嬗嗦、臭氧等消毒劑濃度及一些其他有害物質的進行快速監(jiān)測。

我還要講一個新型產品的研究開發(fā)問題。工業(yè)食品安全從狹義來講在微生物部分是涉及到三個領域:第一,是快速檢測;第二,如何在生產過程中殺滅它;第三,在食品儲存過程中防腐,不要變質。消毒劑為什么我們一直在做?現(xiàn)在它跟抗菌素一樣細菌抗性質粒一定會轉移,現(xiàn)在的產品生產過程中,一定不要長期使用單一的消毒劑,否則會出比較大的問題。微生物污染控制,除了前面所說的問題以外,還有一些問題我們要進一步研究,比如剛才說的井口的控制,水處理系統(tǒng),F(xiàn)在濾芯也沒有消毒,原來是用甲醛,后用過氧乙酸,幾千元一支的小濾芯,用幾次就沒有用了。所以,工廠采用甲醛溶液消毒,但毒性比較大。因此,要不斷研究開發(fā)新型消毒劑。

臭氧消毒副產物的問題,溴酸鹽是消毒副產物,當水源水有一定量的溴離子存在時,投加臭氧就會出現(xiàn)這個問題。自來水用的臭氧濃度不大,溴離子不是很高,水質相對復雜一些,F(xiàn)在我們發(fā)現(xiàn),實際上每升20微克以下的溴離子都可以產生超過每升10微克的溴酸鹽。我們調查飲用水中的溴酸鹽發(fā)現(xiàn),去年有的飲用水中溴酸鹽含量超過了每升150微克。溴酸鹽的問題目前比較嚴重,其控制只有采用比較綜合的方法,不可以采用單一的。原來采用單一下降PH值的方法,溴離子超過了50微克升,絕對就解決不了這個問題了,到后面會產生很多的問題。

還有回收桶清洗消毒。工業(yè)上清洗消毒要建立一整套的消毒技術。比如說現(xiàn)在清洗劑和消毒劑不匹配,清洗劑多數(shù)是堿性的,消毒劑多數(shù)是酸性的,處理不好的話,最后的消毒劑基本沒有用,我們調查的工廠這個方面都存在問題。

天然飲用水罐裝的環(huán)境、成品運輸、飲用飲水機二次污染的問題一直沒有解決?旌,不要放在太陽下問題就可以減少許多。自來水的管網,二次管網的消毒都要注意。余氯量要注意控制好,水質比較差的時候,要注意消毒副產物的問題。

飲用水微生物安全面臨的挑戰(zhàn)。

第一,水質不斷的惡化造成食源性致病微生物污染嚴重的問題。因為現(xiàn)在水體富營養(yǎng)化較嚴重,非常有利于微生物的生長、發(fā)育和繁殖。

第二,食源性治病病毒污染狀況不清楚。

第三,新的消毒副產物不斷發(fā)現(xiàn)。要控制微生物,加強消毒處理是一個重要手段,但是消除副產物,如何控制它呢?需要有一個新的認識。

第四,缺乏系統(tǒng)的微生物安全性風險評估和預警體系。

第五,基礎性研究缺乏持續(xù)性和系統(tǒng)性。沒有專門的團隊和人來做。

第六,應用性研究還處于比較分散的狀態(tài)。

今天的機會特別好,做飲用水研究的同行交流飲用水安全問題,談今后的工作如何開展,這肯定對大家將來的工作有所幫助,以上是我跟大家做的一些交流,謝謝大家!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lián)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huán)保網”

關于“吳清平研究員:飲用水微生物安全風險控制 ”評論
昵稱: 驗證碼: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谷騰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

2022’第九屆典型行業(yè)有機氣(VOCs)污染治理及監(jiān)測技術交流會
2022’第九屆典型行業(yè)有機氣(VOCs)污染治理及監(jiān)測技術交流會

十四五開篇之年,我國大氣污染防治進入第三階段,VOCs治理任務…

2021華南地區(qū)重點行業(yè)有機廢氣(VOCs)污染治理及監(jiān)測技術交流會
2021華南地區(qū)重點行業(yè)有機廢氣(VOCs)污染治理及監(jiān)測技術交流會

自十三五規(guī)劃以來,全國掀起“VOCs治理熱”,尤…

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
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

5月31日,在經歷了廣泛征求意見、充分調研論證、反復修改完善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