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家電回收“正規(guī)軍”不敵“游擊隊”
處理舊家電并不是一件簡單事,若方法欠科學,將帶來嚴重的環(huán)境污染問題。記者調查發(fā)現,我市的廢舊家電處理產業(yè),正規(guī)公司被邊緣化,“收買佬”成為主流力量。野蠻拆解制造污染;組裝“新貨”存在安全隱患……這都是不可忽視的問題。
舊家電回收 |
家電“以舊換新”新政正從中央到地方逐級落實,這一新生事物或許可給舊家電處理帶來安全、環(huán)保的新希望。
“以舊換新”能否帶來新的希望?
現狀調查
舊家電處理:“正規(guī)軍”不敵“游擊隊”
省環(huán)保局調查發(fā)現,2008年整個廣東省共擁有電視機、冰箱、洗衣機、空調、電腦等約1.8億臺。按每10年一個淘汰周期計算,每年將產生廢舊電器1200萬臺。絕大部分廢舊家電并未進入正規(guī)處理渠道,往往由“收買佬”這條渠道進行回收,中山也不例外。
在回收處理體系運作完善的日本,“正規(guī)軍”的利潤相當誘人:按照每千克的含金量計算,舊家電比南非含金量最高的金礦石高出20 倍左右,是名副其實的“超級金礦”。
收買佬:平均每天可賺200多元錢
老郭騎著三輪車,每日穿梭于我市的大街小巷。他是“收買佬”群落的一員,車前掛著個“高價收購舊家電”牌子。此前,在東區(qū)起灣社區(qū)日初街,記者看到他一家?guī)卓谌嗽诼愤叢鸾馀f家電,占了半邊巷子,于是撰寫批評報道,記者和老郭從此認識。老郭表示,做舊家電回收這行當,運氣好的時候平均一天能賺200多元。
收來舊家電,“收買佬”們會如何處理?老郭掰著手指說:“首先是倒賣給二手市場老板,賺點差價。還有一種辦法是變廢為寶。”他表示,使用年限在10年左右的29英寸彩色電視機,收購價最多100元,二手市場檔主會給他150元。拿去翻修一下,賣給顧客就變成300-700元。
老郭所說的“變廢為寶”并無技術含量,更與“環(huán)保”二字掛不上鉤。家電很破舊,老郭就把它化整為零,將塑料、銅、鐵分離出來,直接賣給廢品收購站。對于尚未完全老化的家電部件,老郭會把它們打包賣給二手市場或家電維修店。
正規(guī)公司:每月僅做一兩單生意
跟生意興隆的“收買佬”們相比,正規(guī)的回收公司卻經營慘淡。
中山市金屬回收有限公司是在我國家電“以舊換新”政策里唯一中標的中山本地回收處理類企業(yè),具備向市民和各類機構回收舊家電的合法資質。
“此前,每個月回收舊家電大約有1-2單生意。”該公司負責舊家電回收的陳先生表示,不同類型的電器,須通過特定程序進行科學拆解,否則會造成環(huán)境污染。例如,氟利昂是空調和冰箱的制冷劑,其充裝或抽取只能在密封容器內進行,對剩余氣體進行回收。氟利昂一旦泄漏,將嚴重破壞臭氧層,讓太陽紫外線不經阻擋就直射到地面,威脅人類健康。傳統CRT電視機的顯像管內含有大量有毒重金屬,直接埋到泥土內會污染地下水,燃燒廢件則造成空氣污染。
陳先生坦言:“在處理廢舊家電整個過程中,我們公司只負責‘回收’一環(huán)。然后送到廣東省有拆解資質的企業(yè)統一處理。”
新聞追蹤
處理舊家電市民未獲益
市民將廢舊家電賣給“收買佬”,拿到手的現金也只能是 “破爛價”。在非正規(guī)渠道的整個流程,“收買佬”賺點小錢,二手家電市場的經營者卻悶聲發(fā)大財,其引發(fā)的污染成本卻由全社會承擔。
市民犯愁:不知如何處理舊家電
9月8日,東區(qū)松苑小區(qū),葉家準備搬新房了。一家人把家里的舊電視、舊冰箱等物,統統賣給一位廢品收購 “游擊隊員”,折價總共500元。家里的主人老葉說:“賣了一堆東西才換回這點錢,只相當于新彩電價格的五分之一。折價賣掉確實可惜,但搬到新家卻占地方。”
記者隨機調查了10個家庭,有7個家庭表示,會把廢舊電器直接賣給“收買佬”。其他3個家庭則選擇送給家境相對貧困的親友,或直接把尺寸較小的舊家電扔進垃圾桶。所有家庭均表示,面對廢舊家電,真不知如何處理,也不了解有什么正規(guī)渠道處理。
二手市場:翻新家電賣價不便宜
西區(qū)舊貨交易市場是老郭常去的地方,該市場位于員峰橋西側。9月9日,記者前往這個占地2000平方米的二手家電集散地,發(fā)現里面售賣著翻新電視、空調、冰箱、洗衣機、消毒柜等物品。
記者以顧客的身份在市場里轉悠,看見許多小店在門口掛著“上門回收”牌子。在一家舊貨店內,女老板熱情地推銷著空調。“這些空調都是從家庭、辦公室或結業(yè)酒樓拿回來的,外殼清洗得干干凈凈,里面的零件沒動過,質量絕對過關。”她給記者報了幾個價,某進口品牌1.5匹空調,包安裝1300元,保修半年;某國產品牌大一匹空調,包安裝850元,保修3個月。根據目前的市場價,記者粗算了一下,這些價格大約是新貨的5-6折左右。“收買佬”老郭卻表示,再好的空調,從市民手里拿回來只需200-300元。
而在東升鎮(zhèn),魏先生準備開小超市,打出“購物滿5000元送27英寸新彩電”的促銷廣告條幅。記者發(fā)問:“這虧不虧本?”魏先生說:“都是被人維修和翻新過的舊彩電,配上新紙箱,每臺成本才350元,至于質量是否可靠就不去深究了。”
隨意處置:現場“解剖”污染嚴重
二手家電買賣本無可厚非,記者卻發(fā)現其“山寨式”處理手法潛藏了環(huán)境污染問題。在西區(qū)舊貨交易市場、港口利沙收購站一條街等地,舊家電和廢舊零件的“殘骸”隨意丟棄在地上;檔主們忙著給家電“動手術”,產生的廢氣、廢液、廢渣并未經過環(huán)保處理。
西區(qū)舊貨交易市場開設了多家二手空調店。多位檔主拿著制冷劑鐵瓶,直接往壓縮機內加注氟利昂,有毒氣體不斷泄漏到空氣里。而在二手彩電店內,檔主將廢舊液晶顯示器直接拆開,加裝電路板后變成了電視機。液晶屏如有破損,即被打碎并棄置在店外,內含有毒金屬的廢液逐漸滲入地里。而在港口利沙收購站一條街,甚至有檔主直接點燃電路板以回收廢銅,刺鼻的塑料味飄向四方。
前景探討
“正規(guī)軍”如何取代“游擊隊”
由“收買佬”、二手市場檔主等成員組成的處理廢舊家電 “游擊隊”,在回收過程中并未給中山市民帶來太多實惠。更值得關注的是,“游擊隊”的處理手段并未顧及環(huán)保問題,由此帶來的污染卻要讓全體市民和整個社會去承受。今年,中央推出家電 “以舊換新”政策,這能否讓“正規(guī)軍”獲得吐氣揚眉的機會,并為綠色GDP加分呢?
“以舊換新”可以做到科學回收
2009年5月,我國出臺家電“以舊換新”政策刺激消費,并試圖通過該模式探索廢舊家電的科學回收利用問題。益華百貨、市金屬回收有限公司等機構,成為我市首批中標的銷售和回收企業(yè)。據悉,家電“以舊換新”將試行至明年,有關部門會對該政策再完善并向全國推廣。
益華四海家電經理許銘太向記者介紹了“以舊換新”的流程,他說:“首先,市民致電回收公司,讓他們上門取走舊家電并出具回收憑證。市民再前往家電賣場,財政提供10%的購機優(yōu)惠,折價商品也有效。只要拿著憑證,就能在電腦、彩電、空調、洗衣機、電冰箱中任選其一,而不是冰箱對冰箱的一對一關系。這些電器的最高補貼標準為250-400元。相比‘收買佬’的報價,很有競爭力。”
中山市的家電“以舊換新”回收業(yè)務何時啟動?市金屬回收公司的陳先生表示,對于盈利模式和具體運作,尚待有關部門給出具體方案。“上門回收,轉送指定企業(yè)拆解,都需要較高的人力、運輸成本。公司參與‘以舊換新’,更多的是從減輕環(huán)保壓力方面去考慮。”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huán)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