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處理各有奇招
世界各國不僅文化有差異,而且在垃圾處理問題上,也鮮有不同,F(xiàn)舉幾例以示說明。
巴西推行二級分類。巴西不走歐美日之路,在國內推行垃圾二級分類。該國政府收編拾荒者,將垃圾分類和回收利用合成一門產業(yè),不僅增加了就業(yè),而且節(jié)約和保護了資源環(huán)境,走出了一條低投入而又實效的資源回收利用道路。
日本發(fā)揮家庭主婦作用。如果要頒“最佳垃圾分類人群獎”,日本主婦當之無愧。把垃圾處理與資源環(huán)境保護相結合,廣泛宣傳,從娃娃抓起,不惜繁瑣,逐一而分,逐步從混合垃圾焚燒處理過渡到分類垃圾焚燒,控制了二口惡英的生成和排放,克服了公眾對二口惡英的恐懼,同時,發(fā)明了碳化、熔融等多種與垃圾熱轉換相關的新技術、新工藝。
韓國首爾推行按袋計量收費,不僅減少了垃圾排放量,且提高了資源回收利用率。排放與利用第一次統(tǒng)一起來,排放者也是利用者,少排放意味著多回收利用。
德國是個哲學家輩出的國家,思路嚴密,嚴于律己?此茝碗s的法律法規(guī),卻從包裝廢棄物抓起,重點突破,大力提倡專業(yè)化分類與回收利用,造就有條不紊,打造出分工協(xié)作的垃圾收運體系和資源回收利用體系。
美國,一個沒有全國性的聯(lián)邦垃圾治理法典的國度,各州自行其是,恰恰如此,面對一半城市垃圾填埋場將填滿的嚴峻現(xiàn)實,各自出招,舊金山市垃圾回收利用率已達68%,西雅圖市近60%,紐約市制定了再一再二不再三規(guī)矩,收運工人在運走垃圾前先查看住戶扔出的普通垃圾中是否有可回收的紙張、塑料、玻璃瓶等物,若發(fā)現(xiàn),第一第二次給予警告,第三次則對房主處以數(shù)百美元以上的罰款。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huán)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