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平:一座污水處理廠清潔一座城市
每天2.1萬噸生活污水,將不再肆意橫流
11月26日晚11時,冬季的深夜,清冷靜寂。而位于安平縣城東南的污水處理廠工地,卻是一片燈火通明,工程仍在緊張施工。縣環(huán)保局局長張勛說,施工隊伍兩班倒,在確保施工質(zhì)量的前提下,24小時不停工。眼看著工程已到尾聲,就要試運行了,為保證工程質(zhì)量更不能松勁。
安平縣污水處理廠設計規(guī)模一期污水處理能力為3萬噸/日,總投資6790.3萬元。該工程今年3月14日正式動工,目前已完成投資近5000萬元,所有配套建筑全部完工,設備采購已經(jīng)完成,安裝工作正在進行中。當年建設,當年投產(chǎn),不僅創(chuàng)下衡水市污水處理廠建設的新紀錄,在全省也是建設速度較快的。“心里急呀!早建成一天,每天就減排生活污水2.1萬噸。”張勛說。
安平縣工業(yè)污水排放量不大,而擁有10萬人口的縣城每天排放的2.1萬噸生活污水,成為最大的水污染源。目前,與污水處理廠配套的長6.5公里管網(wǎng)已建設完畢。萬事俱備,只待污水處理廠竣工投運。
張勛指著正在建設的一處工程說:“這是追加投資400萬元上馬的D型濾池,經(jīng)過D型濾池過濾后,出水可達一級A類標準,水質(zhì)可達養(yǎng)魚灌溉使用標準。污水處理廠建成后,每年減少COD排放2000噸。作為省‘雙三十’重點縣,污水處理廠建成了,安平縣的減排任務也就意味著完成了。”
企業(yè)投資,財政支持,兩個支撐確保“安平速度”
安平縣污水處理廠項目之所以建設進度快,有兩個方面原因,一是采用BOT建設模式,由衡水京安集團有限公司投資建設;二是財政資金的支持。因為資金到位快,沒有“瓶頸”制約,污水處理廠建設才創(chuàng)下了“安平速度”。
據(jù)衡水京安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jīng)理魏立佳介紹,他除了負責集團的生產(chǎn)外,一項重要任務,就是到工地坐鎮(zhèn)指揮建設。目前,京安集團已向該項目先后注資2000多萬元。施工隊伍、監(jiān)理公司、采購的設備都是一流的,以確保工程質(zhì)量、建設速度。“財政資金及時到位,緩解了企業(yè)的資金壓力,也給了我們極大的鼓舞。”魏立佳說。今年6月,安平縣環(huán)保局通過省環(huán)保局從國家“三河三湖及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財政專項補貼資金”中申請到2700萬元,專項用于安平縣污水處理廠建設,其中廠區(qū)建設1300萬元,管網(wǎng)建設1400萬元。此外,國家發(fā)改委也曾給予安平縣污水處理廠建設補助資金220萬元。“國家發(fā)改委的補助資金是分期給的,今年還會有一筆資金到賬。”縣建設局局長馬建申補充說。
而在馬建申看來,能申請到國家各項專項資金的支持,前提是自身條件要硬。項目設計、審批、環(huán)評、征地手續(xù)一項也不能少,地方配套資金到位,國家才能考慮。“臨時抱佛腳是來不及的,難以擠進國家的‘盤子’”。
橫貫縣城的臭水溝,將成清水流淌的景觀帶
11月27日中午,安平縣南關村65歲的馬迅,帶著小外孫來到京堂北分干渠退污還清工程工地,看看工程有什么新進展。她說:“俺村緊鄰這條渠,一到夏天,臭氣熏天,蚊蠅亂飛,都不敢開窗戶,早盼著有人來管管這事呢。”
京堂北分干渠貫穿安平縣城東西,過去是一條排澇渠,現(xiàn)在幾乎沒有清水注入,變成了排污渠。生活污水、工業(yè)廢水都通過這條渠外排,附近居民意見很大。“城市三年大變樣,如果不改造這條臭水溝,安平縣城難有大變化。”馬建申說。
借縣污水處理廠上馬的機會,安平縣及時啟動了京堂北分干渠退污還清工程。渠內(nèi)清淤、砌石、防滲,沿岸硬化、綠化后,再將污水處理廠處理后的中水回灌到渠中。“明年春天你再來,這里將變成漂亮的景觀帶。”馬建申說。
京堂北分干渠退污還清工程城區(qū)段2.2公里,投資共1500萬元。目前該項目正抓緊施工,4個工程隊晝夜奮戰(zhàn),將于12月底完工。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huán)保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