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尾氣漸濃的隱憂
走在車流量大的街道上最明顯的感受,是汽車尾氣嗆人。
在武漢市機動車保有量逼近90萬輛、私家車以30%年增長率進入城市家庭時,汽車尾氣污染問題越來越突出。
武漢市環(huán)境科學研究院研究顯示,該市機動車對空氣主要污染物的貢獻率分別為:一氧化碳63%、可吸入顆粒物40%、氮氧化合物20%。武漢空氣污染性質已由煤煙型污染轉向煤煙和交通混合型污染。
擁堵致“車屁”更濃
汽車尾氣污染物濃度有多大,在車流飽和的主干道邊走一走就知道?拷鞲傻赖娜诵械,幾乎被包圍在“車屁”里。呆的時間長了,鼻子里會留下一薄層黑乎乎的物質,這是汽車尾氣中的固體懸浮顆粒,這些顆粒以碰撞、擴散、沉積等方式滯留在呼吸道的不同部位。另外,人們還會有不同程度的頭昏、惡心感覺,這是因為吸入了汽車尾氣中的一氧化碳、碳氫化合物、氮氧化合物等有害氣體。
交通擁堵成為常態(tài),人們對汽車尾氣的感覺更加明顯,一方面是由于車輛停留在路上的總時間延長了,自然排出更多的尾氣;另一方面,汽車處于怠速狀態(tài)時,會排出比正常行駛狀態(tài)高一倍的一氧化碳和碳氫化合物。
到過歐美發(fā)達城市的人有一個印象,同樣是車水馬龍,其街道上卻感覺不到明顯的汽車尾氣。單就標準來看,我們的國家標準其實是“緊咬”歐美標準的,國Ⅲ、國Ⅳ標準幾乎等效于歐Ⅲ、歐Ⅳ標準。
那么,是什么導致了實際效果的巨大差異?
尾氣排放常識的欠缺
“我們有較高的標準,但執(zhí)行存在很大問題。”武漢理工大學環(huán)境科學與工程系副主任劉恩棟說,“標準推行這么多年,武漢幾乎沒有一輛車因尾氣排放超標被禁行。”
武漢的街道上,冒著黑煙的大巴車和噴著藍氣的小汽車很常見。如果排出的尾氣用肉眼都能看到,不要說國Ⅲ、國Ⅳ標準,即便離國Ⅰ標準都有差距。據測算,一輛“黑煙車”的污染物排放濃度是一輛國Ⅲ車的14倍。在武漢,這樣的車有近10萬輛。
除了一眼可辨的黑煙車,性能良好的小轎車也未必達標。
劉恩棟說,買新車時,銷售方會說這臺車的尾氣排放是國Ⅲ或國Ⅳ標準,一般人都認為,這臺車“一輩子”都會排國Ⅲ或國Ⅳ標準的尾氣,這種看法完全錯誤。
消減汽車尾氣污染,一是靠改良發(fā)動機,讓燃油更充分燃燒;二是在排氣管上加裝催化轉化器凈化尾氣。性能良好的催化轉化器能將尾氣中90%以上的污染物轉化為無害的水、二氧化碳和氮氣。催化轉化器的壽命為8萬公里左右,之后活性失效,不再有催化轉化功能。如果沒有催化轉化器,再好的發(fā)動機也達不到國Ⅰ排放標準。
記者隨機采訪了車主、銷售商、環(huán)保部門工作人員,大家?guī)缀醵疾恢来呋D化器是需要更換的。武漢曦日汽車維修中心等幾家汽修廠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他們基本接不到更換催化轉化器的業(yè)務。
劉恩棟指出,幾年前大批進入家庭的小汽車已到了催化轉化器失效期,如果不普及尾氣排放常識和推行強制性措施,城市空氣質量將進一步變差。
新規(guī)推行與尷尬現(xiàn)實
去年7月1日起施行的《武漢市機動車排氣污染防治辦法》,在以前此類法規(guī)基礎上全面升級,規(guī)定機動車排氣污染定期檢測與安全技術定期檢驗同步進行,對未檢測或檢測不合格車輛,交管部門將不予核發(fā)安全技術檢驗合格標志。另外,該市擬根據機動車排氣污染程度,粘貼黃、藍、綠標志,采取限區(qū)限時行駛措施。
法規(guī)施行起來卻遭遇了諸多尷尬。本報曾刊發(fā)報道《整治“黑尾公交”咋就那么難》,反映幾個部門聯(lián)合執(zhí)法幾個月,卻掐不斷一條公交“黑尾巴”。因為200元罰款不具威懾力,檢測前做做手腳可蒙混過關。
最為糾結之處在于,管尾氣的環(huán)保部門管不了車,管車輛的交管部門不怎么管尾氣。環(huán)保部門可進行尾氣抽檢,一次不合格下整改通知,再次不合格罰款200元。而抽檢如大海撈針,一臺車遭遇兩次抽檢的幾率微乎其微。
至于“殺手锏”年檢不合格禁行,推行及實施過程都存在太大變數。公交、中巴、客貨車牽涉面廣,“禁行”難度極高。武昌某汽車4S店經理說,年檢時車一開到車管所就會圍上很多代辦人員,一般是200元至300元包過,任何問題都能解決。
武漢市環(huán)保局相關人士坦言,尾氣治理與經濟發(fā)展水平密切相關,車況和車質都是影響尾氣排放的重要因素,我們的條件決定了車輛還要“車盡其用”,很多舉措面臨實際困難。
然而,在汽車保有量“爆炸式”增長的今天,如果不從現(xiàn)在開始分步嚴格推進執(zhí)行力強的尾氣管理措施,看似節(jié)省了一些經濟成本,但最終,我們付出的要比節(jié)省的多得多。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huán)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