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泰晤士報》稱北京垃圾革命不會持久
中國正一門心思地想在游客面前保持臉面。奧運會的舉辦意味著即使后街小巷也不能出現(xiàn)垃圾。在主干道兩旁高大的水泥建筑背后,傳統(tǒng)狹小庭院避開了這輪建設熱潮,卻避不開干涉之手。
在僅僅能容納一輛小汽車寬度的小巷中收集垃圾并不是件容易事。居民們也不可能一直走到小巷盡頭,再將手中的雞骨頭、白菜葉、剩面條等倒入大垃圾箱內(nèi)。于是就將垃圾倒在特別指定的、人人都知道的角落。每到早晨,這些垃圾通常會堆到2至3英尺高。區(qū)政府的垃圾清理員每隔幾小時就會騎著一輛帶有大金屬箱的三輪車而來。隨著尖銳的剎車聲,他停下來,揮舞鐵鏟,一會工夫這些垃圾就不見了。
這個體系已順暢運行了幾十年或許上百年。這并非免費,居委會每年都會向每戶收取27元錢。我曾建議他們提供一個垃圾筐,這樣既美觀又衛(wèi)生。但居委會的工作人員盯著我看了看,回答說:“沒有。”
然而,因為奧運會的到來,這一切都將發(fā)生改變。胡同正在經(jīng)歷一場垃圾革命。帶輪的垃圾箱已經(jīng)出現(xiàn),三輪車也被電瓶車所代替。隨之而來的還有一些規(guī)定。社區(qū)給居民們發(fā)放了奧運手冊,要求不要把垃圾扔到排水溝中。我不知道這里的居民將如何適應這個規(guī)定,他們已經(jīng)習慣了將剩面條扔到下水道井蓋上,那上面可比滑板要滑得多。規(guī)定還要求居民不要坐在自行車道和汽車道上,或在上面閑逛、嬉戲。這是否意味著北京夏天最壯觀的景象———中年男子拿著大馬扎坐在路中間,穿著露肚皮的背心打撲克的場景會就此終結呢?與此同時,規(guī)定還禁止人們將難看的東西掛在窗戶外或陽臺上?磥,我們不用再穿梭于搭著睡衣和內(nèi)衣的晾衣繩之間了。
有件事情可以肯定。一旦奧運會結束,帶輪子的垃圾箱就會被偷走,打撲克的人群將再次出現(xiàn)。中國人一直為自己的五千年歷史而自豪,那些舊習慣同樣很難消失。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huán)保網(wǎng)”